刊讯|CSSCI 来源集刊《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33辑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组建了若干微信群,每年开放1次,每人只能进一个群,若已进入我们的微信群系列,请不要再加。资源有限,望理解!
下列四个群还有部分名额,限时开放:
1.语言学2群;
2.简牍学2群;
3.文学艺术群;
4.哲学教育群
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加群”,获取进群信息~(不要发私信)
《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33辑
《语言学研究》(CSSCI 来源集刊、AMI 集刊)2023年第33辑刊发15篇文章。文章涉及互动语言学研究、构式语法、实义切分理论、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视域下的爱情隐喻模式、记忆负荷效应、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者的语素意识等。本辑特设“评价与互动研究”专栏,讨论互动语言学理论研究现状与互动语言学视角下评价回应与表达研究等。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1-2期
目 录
目录
“评价与互动研究”专栏
03 “评价与互动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方梅
06 互动语言学视角的评价回应研究 / 方迪
23 自然口语对话中的降级评价——以“还好”为例 / 张文贤
40 回声评价的互动功能 / 高彦梅 任小华
57 互动视角下的日语评价表达研究 / 胡苏红
语言学理论研究
71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 / 杨坤 吴灵蕊
85 实义切分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theme和rheme / 吴丹凤
98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之反思——以概念整合中的意识与情感为例 / 张翼 常晅
具体语言研究
113 认知视阈下爱情隐喻模式的跨语言研究——以日语「恋に落ちる」为例 / 韩涛
语言应用研究
127 二语等级含义加工中的记忆负荷效应 / 冯硕
141 基于VAR建模法的二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个案发展研究 / 张爽 张会平
155 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者的语素意识研究 / 陈豪 梁倩
168 一语在藏–汉–英三语者二语语义通达中的中介作用 / 黎明 蒲茂华
书评
183 《扩展的概念隐喻理论》评介 / 谭慧颖
189 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现状——《语法化与构式语法交汇研究》评介 / 刘娜 李福印
语言学沙龙
197 从“语言”到“语言学”: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史考察(下) / 郑萱 胡旭辉 高一虹 高彦梅 苏祺 冯硕 罗正鹏
提 要
“评价与互动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方 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摘 要:评价(assessment)是交际中重要的互动行为。“那些通过特定词汇性评价项表达正向或负向赋值的话语”(Thompson et al.,2015:139)是观察评价行为的重要渠道。互动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吸收了会话分析学派对于自然发生的口语对话材料的观察和描写,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互动行为、话语及多模态表现、语言学范畴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基于句子的语法分析不同,对评价的产出与理解的观察不局限于句子语法所提供的编码信息,这为经典的语言学研究注入了全新的视野。互动语言学视角的评价回应研究
方 迪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摘 要:评价的编码手段与评价行为的序列组织及其交际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互动语言学视角下评价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评价的回应(本文简称评价回应)尤其受关注。本文对评价回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了与回应形式相关的序列组织特征(偏好组织)和相关交际因素(认识权威、主动性及相关的序列管理、立场一致性等),并结合汉语评价序列中的语言事实,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提倡在语言内部及跨语言层面开展更为广泛的对比,从而在语法与互动行为的相互塑造中进一步揭示语法“应互动而生”的本质。关键词: 评价回应 偏好组织 认识权威 主动性 语法应互动而生
自然口语对话中的降级评价——以“还好”为例
张文贤 北京大学
摘 要:本文以“还好”为例分析了汉语表达降级评价的方式。“还好”经常用于回应话轮,具体来说,有回应首次评价以及回应问候、询问。“还好”的浮现功能为不让对方担心、表示弱反对或劝慰。起始话轮中的“还好”常和“吧”连用,发话人用来问候受话人或者询问自己关心、担心的情况。用在话轮中的“还好”表示反向总结。说话人使用“还好”进行回应时,并不是积极推进话题的进行,而是不愿提供更多细节,有终结当前话题的功能。与“还好”意义相近的“还不错”常用来推荐、表达满意、回应夸赞,比“还好”正面评价的程度要高。“还不错”说明情况很好,而“还好”说明情况没有那么好或者不那么糟糕,这与其组合成分本来的意义有关。降级评价的解读受到序列位置以及互动行为类型的制约。本研究表明,互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能够更深入地发掘语言形式的表达功能。关键词:还好 还不错 副词 降级评价 互动语言学
回声评价的互动功能
高彦梅 北京大学
任小华 陕西科技大学
摘 要:在回应前面的评价时,回应者有时会复用前面评价者的部分内容来构建自己的评价,这种含有第一评价成分的回应性评价通常被称为回声评价。本文采用汉语自然会话语料,考察回声评价的类型与互动功能。语料分析表明,汉语会话中的回声评价从类型上可以分为简单重复型、复合型、转换型三个大类,这三类回声评价具有不同的互动功能。简单重复型回声评价表达简单同意或强同意。复合型回声评价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小类:前面带有应答标记的回声评价、后面带有确认标记的回声评价、同时带有回应标记和确认标记的回声评价。其中,前面带有回应标记的回声评价承接话轮并表示同意;后面带有确认标记的回声评价结束评价序列;同时带有回应标记和确认标记的回声评价兼有两种功能,即承接话轮并准备结束评价序列,不挑战前面说话人的认识权威。转换型回声评价可以进一步分为四个小类:转换评价项、调整限定成分、在回声评价结构前添加“言说/认证类”主句、延伸评价规程。转换评价项用以纠正或表达不同意。调整限定成分或在回声评价结构前添加“言说/认证类”主句强化认识权威。延伸评价规程则添加解释或完成评价规程。三个大类的回声评价体现了不同的主动性、认识地位和抽象等级。其中,转换评价项体现的主动性、认识地位和抽象等级最高。关键词: 回声评价 同意 确认 纠正 认识权威 非亲和性
互动视角下的日语评价表达研究
胡苏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 要:评价(assessment)是重要的言语行为类别,涉及正面或负面地评价人、物、事态和状况。日语中的评价表达十分丰富,在词汇、句法和多模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因此,日语自然口语中的评价表达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日语自然口语中的评价表达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先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文章指出,互动视角下的日语评价表达研究以及跨语言研究,将会更好地揭示日语及世界不同语言的特点。关键词:评价表达 互动语言学 日语研究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
杨 坤 吴灵蕊
西南大学
摘 要:表示“主观肯定义”的“还不是”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义”错配构式。本文首先基于CCL和BCC语料库对主观肯定义“还不是”的主观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形–义”的演化过程。“还不是”的语义发展依次经历了“否定义”“主观肯定推测义”“主观肯定义”三个阶段,其语义演化过程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表示“主观肯定推测义”的“还不是”最早出现于唐代,用于反问句,元代开始用于感叹句,随后通过“语境吸收”获得了反问句和感叹句的“主观肯定推测义”。明清时期,表示“主观肯定义”的“还不是”构式化完成,主要标志为开始广泛用于陈述句,该组合固化,语义变得不透明。关键词:“还不是” 主观肯定义 主观性 构式化 语境吸收
实义切分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theme和rheme
吴丹凤 北京大学
摘 要: Theme和rheme是功能句法的核心概念。布拉格学派的句子实义切分理论(或功能句子观)和系统功能语法都采用了这对术语,但对它们的阐释存在质的差别。尽管不少学者分别对两派理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研究,但尚缺少对两个理论框架下的theme和rheme的系统对比分析。鉴于此,本文从两派理论的创始人Mathesius和Halliday的语言功能观出发,明确theme和rheme在不同理论背景下的内涵、关系和划分标准,并厘清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揭示两种功能句法的深刻差异。关键词:theme rheme 语言功能 句子的实义切分 系统功能语法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之反思——以概念整合中的意识与情感为例
张 翼 常 晅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
摘 要: 理论建构和研究对象的辩证关系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反思的重点。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例,展现基于自然语料的研究如何推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建构。当代哲学家与康德交锋的案例虽然揭示了整合的特点和认知的本质,但囿于语料,忽视了意识和情感的作用。跨越时空展开对话的两则自然语料表明,意识的介入可以制造输入空间,掌控整合并展开反思判断。整合可以由情感驱动并与情感交织,产生诗意的修辞效果。基于自然语料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认知的认识,展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建构的一个发展方向。关键词:概念整合 自然语料 认知 意识 情感
认知视阈下爱情隐喻模式的跨语言研究——以日语「恋に落ちる」为例
韩 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 要:恋に落ちる」是日语中常见的爱情表达方式之一。过去有学者认为这一表达由“爱情是物理力”这一概念隐喻派生而来,对此,本文持不同观点。基于深度分析,本文发现,要充分阐释这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至少需要同时观照4种隐喻模式,即“爱情是物理力”“情感状态是容器”“变化是位移”“爱情是负面的情感”。同时,依据上述隐喻的身体经验、文化特征,以及对20种语言进行实证调查的结果,本文认为这一表达方式并非日语所独有,而是人类识解爱情时的一种思维共性。关键词:爱情 隐喻 深度分析 跨语言 共性
二语等级含义加工中的记忆负荷效应
冯 硕 北京大学
摘 要:本研究通过两个对工作记忆要求程度不一样的实验,考察二语学习者对两种等级含义的推导和消除,以及记忆负荷对二语者加工等级含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语者与母语者在理解两种等级含义上存在不同;记忆负荷对二语等级含义的推导和消除的影响是有限的,即工作记忆只影响一类等级含义的理解。关键词:二语加工 等级含义 记忆负荷效应 工作记忆
基于VAR建模法的二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个案发展研究
张 爽 东北林业大学
张会平 东北师范大学
摘 要:本研究基于动态系统理论,使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ve,简称VAR)建模法对1名大一英语专业学生一年间写作的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的发展进行建模,探讨词汇复杂度、句子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4个子系统的发展趋势及自组织机制。研究发现:1)4个子系统呈非线性发展,其中流利度变异性最大,发展程度最高;2)每个子系统当前的发展水平受到4个子系统前期发展水平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与系统的变异性有关;3)访谈表明内在学习动机和外界反馈等因素影响该学生的写作发展。本研究结果对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二语写作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 VAR建模法 复杂度 准确度 流利度
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者的语素意识研究
陈 豪 复旦大学
梁 倩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摘 要:本文以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者为实验对象,通过分析西班牙语词汇真假词掩蔽启动实验结果,讨论了三语为西班牙语的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中的语素意识及同源词效应。研究发现,在跨语言影响下,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者的语素意识存在从二语到三语的迁移,其中同源词效应在词汇真假词判断的不同条件下存在差异。本文为有关国内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者的同源词及语素意识的初步研究,研究体现了语素意识培养与同源词学习在母语为中文的三语习得者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掩蔽启动 三语习得 同源词 跨语言影响 语素意识
一语在藏–汉–英三语者二语语义通达中的中介作用
黎 明 蒲茂华
西南交通大学
摘 要:本研究设计了一个SOA为200ms的快速启动范式的ERP实验,采用真假词判断任务考察一语在藏–汉–英三语者二语语义通达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二语熟练或较熟练的三语者的汉、藏词汇表征直接相连,藏语在汉语语义通达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结合本实验及以往研究,我们认为,受二语水平、学习方法、教学媒介语、语言使用频率和双语互译特殊语言经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二语语义通达中,一语的中介作用呈动态变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即使双语形态差异巨大,且二语熟练,二语仍可能借助一语词汇表征间接通达语义。修正层级模型(revised hierarchic model,RHM)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类型的双语者和三语者。
关键词:藏–汉–英三语者 二语 语义通达 一语 中介作用
《扩展的概念隐喻理论》评介
谭慧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 要:《扩展的概念隐喻理论》于2020年4月出版,作者是匈牙利罗兰大学著名认知学家Zoltán Kövecses。这部书是Kövecses结合自己三十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兴盛不衰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研究成果进行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同时也对该标准CMT做了尝试性拓展。这部书以目前隐喻理论存在的“五大问题”为主线,从不同层面对隐喻理论加以挖掘和阐释,且对每个问题都竭力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该书是当前隐喻理论趋于瓶颈阶段的一个重要推进性尝试。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现状——《语法化与构式语法交汇研究》评介
刘 娜 李福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 要:构式语法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构式是形式–意义对,并将语言概念化为构式网络(Fillmore et al., 1988; Goldberg, 1995, 2006, 2019)。近年来,基于构式语法的历时研究逐渐兴起(Traugott&Trousdale,2013;Barðdal et al.,2015)。历时构式语法(diachronic construction grammar,DC×G)是语法化和构式语法相碰撞的产物(Noël,2007),但两者的结合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非易事(彭睿,2016)。2018年,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推出由Evie Coussé、Peter Andersson和Joel Olofsson编著的论文集《语法化与构式语法的交汇研究》。该书基于理论思辨和实证分析全面概述历时构式语法的理论和应用现状。本文先介绍全书内容,之后简要评论。
从“语言”到“语言学”: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史考察(下)
郑 萱 胡旭辉 高一虹
北京大学
高彦梅 苏 祺 冯 硕 罗正鹏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摘 要:目前汉语回指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叙述性篇章的三类回指类型上——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汉语学习者使用这三种回指类型的频率大致形成一个以代词回指为顶点的“倒V”形格局,并贯穿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水平阶段。学习者对三种回指类型之间的误代受到其语义明确性等级或话题延续性等级的影响,呈现出阶梯模式。目前文献中所讨论的影响回指习得的因素主要涉及母语迁移、回指现象的复杂度、教材和教学等因素,但对它们究竟如何影响回指习得的分析和解释还较为粗疏,且存在分歧。总的来看,目前回指习得研究在理论与方法,语料的选取、分析及解释上都尚未成熟,急需创新性的研究。本文建议重视对回指理论成果的吸收和运用,将“理解”和“输出”两个角度相结合,加强回指习得研究的精细化。关键词: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科史 北京大学
期刊简介
《语言学研究》是专门的语言学学术集刊,主要刊载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编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刊为半年刊,每辑刊载17-20篇文章。
本刊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所(虚体)创刊于2002年12月,为年刊,设6人组成的编委会(王文融、王辛夷、赵杰、高一虹、钱军、彭广陆),未设主编。刊物的创建得到北京大学的经费支持,当时的宗旨是促进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各语种学者之间的交流,以及语言学学科的跨语种建设。从第二辑开始,本刊经费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提供。2010年秋,隶属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实体“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成立,自此《语言学研究》由该所编辑。2011年本刊改为半年刊,每年两辑,面向全国征稿。从2011年第10辑开始,刊物建立了完整的编辑班子,以及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改制至今,编委会主任为胡壮麟教授,主编为高一虹教授。
栏目设置:本刊设有特约专栏,每辑主题不同;常设栏目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具体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语言应用研究、经典译文、书评、语言学沙龙等。
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语言学研究》编辑部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语言学线上讲座丨8场 古文字释说二则、古文字字符集与数字时代的古文字学、汉语字体与人工智能
温馨阅读: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语言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编辑:马玉倩
审核:唐 诗
本文来源:公众号“语言学心得”、《语言学研究》